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 > 古文典籍 古文典籍

兵车行原文_兵车行原文带拼音

zmhk 2024-06-03 人已围观

简介兵车行原文_兵车行原文带拼音       大家好,很高兴能够为大家解答这个兵车行原文问题集合。我将根据我的知识和经验,为每个问题提供清晰和详细的回答,并分享一些相关的案例和研究成果,以促进大家

兵车行原文_兵车行原文带拼音

       大家好,很高兴能够为大家解答这个兵车行原文问题集合。我将根据我的知识和经验,为每个问题提供清晰和详细的回答,并分享一些相关的案例和研究成果,以促进大家的学习和思考。

1.杜甫 兵车行

2.兵车行拼音

兵车行原文_兵车行原文带拼音

杜甫 兵车行

        《兵车行》

        作者:杜甫

        车辚辚,马萧萧,行人弓箭各在腰,

        爷娘妻子走相送,尘埃不见咸阳桥。

        牵衣顿足拦道哭,哭声直上干云霄。

        道旁过者问行人,行人但云点行频。

        或从十五北防河,便至四十西营田。

        去时里正与裹头,归来头白还戍边。

        边亭流血成海水,武皇开边意未已。

        君不闻,汉家山东二百州,

        千村万落生荆杞。

        纵有健妇把锄犁,禾生陇亩无东西。

        况复秦兵耐苦战,被驱不异犬与鸡。

        长者虽有问,役夫敢申恨?

        且如今年冬,未休关西卒。

        县官急索租,租税从何出。

        信知生男恶,反是生女好。

        生女犹得嫁比邻,生男埋没随百草。

        君不见,青海头,古来白骨无人收。

        新鬼烦冤旧鬼哭,天阴雨湿声啾啾。

        注释:

        1、妻子:妻和子女。

        2、干:犯,冲。

        3、点行频:一再按丁口册上的行次点名征发。

        4、里正:即里长。唐制:百户为一里,里有里正,管户口、赋役等事。

        5、与裹头:古以皂罗三尺裹头作头巾。因应征才年龄还小,故由里正替他裹头。

        6、武皇:汉武帝,他在历史上以开疆拓土着称。这里暗喻唐玄宗。

        7、山东:指华山以东,义同关东。

        8、二百州:唐代潼关以东设七道,共二百十一州。这里举其成数。

        9、县官:指官府。

        译文:

        战车叮铃响不停,战马声声嘶啸;

        远征的壮丁,个个把弓箭背在腰。

        爹娘呵妻儿呵,都匆匆跑来相送,

        车马扬起的尘埃,遮蔽了咸阳桥。

        拖的拖抱的抱,拦路顿脚放声哭,

        悲惨的哭声,一阵阵冲上九重霄。

        有一个行人,同情地问一个壮丁,

        壮丁只轻轻说:频繁地点名征兵。

        有的人十五岁,就征去驻守黄河,

        到了四十岁,还编入屯田的军营。

        当年出发,还是村长替他扎头巾,

        归来头白了,还要再去卫戍边境。

        边境上的战士,鲜血已流成海水,

        皇上拓边的雄心,仍然没有休止。

        你没听说吗?

        汉朝的华山以东,有二百多个州,

        千村万落,处处长满野草和荆棘。

        虽有健壮的妇女,把握锄犁种地,

        但是庄稼杂芜,阡陌也难辨东西。

        再说关东士兵,素以苦战称第一,

        如今被人驱赶,与狗鸡并无差异。

        要不是你这个老人家来问究竟,

        我怎么敢把心中怨恨向你提起?

        且说象今年已经是冬天了,

        关西守卒没一个回家休息。

        县官衙役急匆匆追逼租税,

        无人种地租税从哪去筹集?

        早知生男孩招来许多麻烦,

        倒不如生女孩还来得适宜。

        生女孩可以嫁给隔壁邻居,

        生男孩尸骨埋在战场草地。

        你没看见吗?就在青海头的那边,

        自古来白骨堆成山,没人去料理。

        新鬼含冤烦恼,旧鬼不停地哭泣,

        倘若是阴天雨天,更是啾啾咿咿。

        赏析:

        这首诗是讽世伤时之作,也是杜诗中的名篇,为历代所推崇。诗旨在讽刺唐玄宗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莫大的灾难,充满非战色彩。

        诗的开头七句为第一段,写军人家属送别儿子、丈夫出征的悲惨情景,描绘了一幅震人心弦的送别图。道旁十四句为第二段,通过设问,役人直诉从军后妇女代耕,农村萧条零落的境况。长者十四句为第三段,写征夫久不得息,连年征兵,百姓唯恐生男和青海战场尸骨遍野,令人不寒而?的情况。全诗把唐王朝穷兵黩武的罪恶,揭露得尽致淋漓。

        诗寓情于叙事之中,在叙述中张翕变化有序,前后呼应,严谨缜密。诗的字数杂言互见,韵脚平仄互换,声调抑扬顿挫,情意低昂起伏。既井井有条,又曲折多变,真可谓新乐府诗的典范。

杜甫 登高

        《登高》

        作者:杜甫

        风急天高猿啸哀,渚清沙白鸟飞回。

        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。

        万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登台。

        艰难苦恨繁霜鬓,潦倒新停浊酒杯。

        注释:

        1、渚:水中的小洲。

        2、回:回旋。

        3、百年:犹言一生。

        4、潦倒:犹言困顿,衰颓。

        5、新停: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。

        译文:

        天高风急秋气肃煞,

        猿啼十分悲凉;

        清清河洲白白沙岸,

        鸥鹭低空飞回。

        落叶飘然无边无际,

        层层纷纷撒下;

        无尽长江汹涌澎湃,

        滚滚奔腾而来。

        身在万里作客悲秋,

        我常到处漂泊;

        有生以来疾病缠身,

        今日独登高台。

       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,

        常恨鬓如霜白;

        困顿潦倒精神衰颓,

        我且戒酒停杯。

        赏析:

        这一首重阳登高感怀诗,是大历二年(767)在夔州写的。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,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,慷慨激越,动人心弦。前半首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,是写景;后半首写登高时的感触,是抒情。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;颔联着重渲染秋天气氛;颈联抒发感情,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;末联写白发日多,因病断酒,映衬时世艰难。全诗八句都对,句句押韵。金性尧以为是杜诗中最能表现大气盘旋,悲凉沉郁之作。

杜甫 佳人

        《佳人》

        作者:杜甫

        绝代有佳人,幽居在空谷。

        自云良家女,零落依草木。

        关中昔丧乱,兄弟遭杀戮。

        官高何足论,不得收骨肉。

        世情恶衰歇,万事随转烛。

        夫婿轻薄儿,新人美如玉。

        合昏尚知时,鸳鸯不独宿。

        但见新人笑,那闻旧人哭。

        在山泉水清,出山泉水浊。

        侍婢卖珠回,牵萝补茅屋。

        摘花不插发,采柏动盈掬。

        天寒翠袖薄,日暮倚修竹。

        注释:

        1、合昏:即夜合花。

        2、修竹:长竹,与诗中翠袖相映。

        译文:

        有一个美艳绝代的佳人,隐居在僻静的深山野谷。

        她说:我是良家的女子,零落漂泊才与草木依附。

        想当年长安丧乱的时候,兄弟遭到了残酷的杀戮。

        官高显赫又有什么用呢?不得收养我这至亲骨肉。

        世情本来就是厌恶衰落,万事象随风抖动的蜡烛。

        没想到夫婿是个轻薄儿,又娶了美颜如玉的新妇。

        合欢花朝舒昏合有时节,鸳鸯鸟雌雄交颈不独宿。

        朝朝暮暮只与新人调笑,那管我这个旧人悲哭?!

        在山的泉水清澈又透明,出山的泉水就要浑浊浊。

        变卖首饰的侍女刚回来,牵拉萝藤修补着破茅屋。

        摘来野花不爱插头打扮,采来的柏子满满一大掬。

        天气寒冷美人衣衫单薄,夕阳下她倚着长长青竹。

        赏析:

        这首诗是写一个在战乱时被遗弃的女子的不幸遭遇。她出身良家,然而生不逢时,在安史战乱中,原来官居高位的兄弟惨遭杀戮,丈夫见她娘家败落,就遗弃了她,于是她在社会上流落无依。然而,她没有被不幸压倒没有向命运屈服;她咽下生活的苦水,幽居空谷,与草木为邻,立志守节,宛若山泉。这种贫贱不移,贞节自守的精神,实在值得讴歌。

        全诗文笔委婉,缠绵悱恻,绘声如泣如诉,绘影楚楚动人。在山泉水清,出山泉水浊深寓生活哲理。

杜甫 不见

        《不见》

        作者:杜甫

        原文:

        不见李生久,佯狂真可哀。

        世人皆欲杀,吾意独怜才。

        敏捷诗千首,飘零酒一杯。

        匡山读书处,头白好归来。

        注释:

        1、李生句:李生,指李白。杜甫与李白天宝四载(745年)在山东兖州分手后,一直未能见面,至此已有十六年。

        2、佯(yng)狂:故作颠狂。李白常佯狂纵酒,来表示对污浊世俗的不满。

        3、世人句:指李白因入永王李璘幕府而获罪,系狱浔阳,不久又流放夜郎。有人认为他有叛逆之罪,该杀。

        4、怜才:爱才。

        5、匡山:指四川彰明县(今江油县)境内的大匡山,李白早年曾读书于此。

        6、头白句:李白此时已经61岁。杜甫这时在成都,李白如返回匡山,久别的老友就可以相见了,故云归来。

        翻译:

        没有见到李白已经好久,

        他佯为狂放真令人悲哀。

        世上那些人都要杀了他,

        只有我怜惜他是个人才。

        文思教捷下笔成诗千首,

        飘零无依消愁唯酒一杯。

        匡山那有你读书的旧居,

        头发花白了就应该归来。

        赏析:

        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,或许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,遂有感而作。诗用质朴的语言,表现了对挚友的深情。

        开头一句,突兀陡起,好象蓄积于内心的感情一下子迸发出来了。不见二字置于句首,表达了渴望见到李白的强烈愿望,又把久字放到句末,强调思念时间之长。杜甫和李白自天宝四载(745)在兖州分手,已有整整十五年没有见面了。

        紧接着第二句,诗人便流露出对李白怀才不遇、因而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。古代一些不满现实的人也往往佯狂避世,象春秋时的接舆。李白即自命我本楚狂人(《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》),并常常吟诗纵酒,笑傲公侯,以狂放不羁的态度来抒发欲济世而不得的悲愤心情。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人却不得不佯狂,这实在是一个大悲剧。佯狂虽能蒙蔽世人,然而杜甫却深深地理解和体谅李白的苦衷。真可两字修饰哀,生动地传达出诗人无限叹惋和同情的心事。

        这种感情在颔联中得到进一步展现。这两句用了一个反对,产生了强烈对比的艺术效果。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,永王璘一案,李白被牵连,这些人就叫嚷要将乱臣贼子李白处以极刑。这里皆欲杀和独怜才,突出表现了杜甫与世人态度的对立。怜承上哀而来,怜才不仅是指文学才能,也包含着对李白政治上蒙冤的同情。杜甫另有《寄李十二白二十韵》一诗,以苏武、黄公比李白,力言他不是叛臣,又用贾谊、孔子之典来写他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悲剧。而这种悲剧也同样存在于杜甫的身上,他因疏救房琯而被逐出朝廷,不也是世人的不公吗?怜才也是怜己。共同的遭遇使两位挚友的心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了,这就是杜甫深切哀怜的根本原因。

        颈联宕开一笔,两句诗是对李白一生的绝妙概括,勾勒出一个诗酒飘零的浪漫诗人的形象。杜甫想象李白在飘泊中以酒相伴,酒或许能浇其块垒,慰其忧愁。这一联仍然意在写李白的不幸,更深一层地抒发了怀念挚友的绵绵情思。

        深情的怀念最后化为热切的呼唤:匡山读书处,头白好归来。诗意承上飘零而来,杜甫为李白的命运担忧,希望他叶落归根,终老故里,声声呼唤表达了对老友的深长情意。匡山,指绵州彰明(在今四川北部)之大匡山,李白少时读书于此,这时杜甫客居成都,因而希望李白回归蜀中正是情理中事。就章法言,开头慨叹不见,结尾渴望相见,首尾呼应,全诗浑然一体。

       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,不假藻饰。律诗往往借景抒情,或情景结合,胡应麟说:作诗不过情景二端。如五言律体,前起后结,中四句,二言景,二言情,此通例也。(《诗薮》)杜甫往往打破这种传统写法,通篇一字不粘带景物,而雄峭沈着,句律天然(同上)。这首诗就是用的倾诉心曲的写法,不装点景物,感情深厚,同样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。采用这种写法必然要吸收口语、散文的成分入诗,首先是剥落华藻,语言质朴自然,如本诗语言看似平常,却写出了对友人的一往情深;其次是通过散文化使精工整饬的律体变得灵活多姿,便于传情达意,如本诗用虚字转折诗意,使对偶不切等。这种律诗改变了传统的妃青俪白、四平八稳的老调,增强了律诗的表现力。

兵车行拼音

       兵车行杜甫原文及翻译,如下:

       原文:车辚辚,马萧萧,行人弓箭各在腰。耶娘妻子走相送,尘埃不见咸阳桥。(耶娘 一作:“爷”)牵衣顿足拦道哭,哭声直上干云霄。道傍过者问行人,行人但云点行频。或从十五北防河,便至四十西营田。去时里正与裹头,归来头白还戍边。边庭流血成海水,武皇开边意未已。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,千村万落生荆杞。纵有健妇把锄犁,禾生陇亩无东西。

       况复秦兵耐苦战,被驱不异犬与鸡。长者虽有问,役夫敢申恨?且如今年冬,未休关西卒。县官急索租,租税从何出?信知生男恶,反是生女好。生女犹得嫁比邻,生男埋没随百草。君不见,青海头,古来白骨无人收。新鬼烦冤旧鬼哭,天阴雨湿声啾啾!

       译文:车辆隆隆响,战马萧萧鸣,出征士兵弓箭各自佩在腰。爹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,行军时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以致看不见咸阳桥。拦在路上牵着士兵衣服顿脚哭,哭声直上天空冲入云霄。路旁经过的人问出征士兵怎么样,出征士兵只是说按名册征兵很频繁。有的人十五岁到黄河以北去戍守,纵然到了四十岁还要到西部边疆去屯田。

       到里长那里用头巾把头发束起来,他们回时已经白头还要去守边疆。边疆无数士兵流血形成了海水,武皇开拓边疆的念头还没停止。您没听说汉家华山以东两百州,百千村落长满了草木。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手拿锄犁耕种,田土里的庄稼也长得没有东西行列。更何况秦地的士兵又能够苦战,被驱使去作战与鸡狗没有分别。

       尽管长辈有疑问,服役的人们怎敢申诉怨恨?就像今年冬天,还没有停止征调函谷关以西的士兵。县官紧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税,租税从哪里出?如果确实知道生男孩是坏事情,反而不如生女孩好。生下女孩还能够嫁给近邻,生下男孩死于沙场埋没在荒草间。

       您没有看见,青海的边上,自古以来战死士兵的白骨没人掩埋。新鬼烦恼地怨恨旧鬼哭泣,天阴雨湿时众鬼凄厉地发出啾啾的哭叫声。

       兵车行拼音是[bīng][chē][xíng],是杜甫的诗作,详细介绍如下:

一、兵车行诗词介绍:

       诗词《兵车行》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叙事诗。全诗以道旁过者问行人为界分为两段,首段摹写送别的惨状是纪事。次段传达征夫的诉苦是纪言。此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,借征夫对老人的答话,倾诉了人民对战争的痛恨,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。

       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,全诗寓情于叙事之中,在叙述次序上参差错落前后呼应,变化开阖井然有序,并巧妙运用过渡句和习用词语,造成了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。诗人自创乐府新题写时事,为中唐时期兴起的新乐府运动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。

二、兵车行诗词原文:

       车辚辚,马萧萧,行人弓箭各在腰。耶娘妻子走相送,尘埃不见咸阳桥。牵衣顿足拦道哭,哭声直上干云霄。道傍过者问行人,行人但云点行频。或从十五北防河,便至四十西营田。

       去时里正与裹头,归来头白还戍边。边庭流血成海水,武皇开边意未已。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,千村万落生荆杞。纵有健妇把锄犁,禾生陇亩无东西。

       况复秦兵耐苦战,被驱不异犬与鸡。长者虽有问,役夫敢申恨?且如今年冬,未休关西卒。县官急索租,租税从何出?信知生男恶,反是生女好。生女犹得嫁比邻,生男埋没随百草。君不见,青海头,古来白骨无人收。新鬼烦冤旧鬼哭,天阴雨湿声啾啾!

三、诗词整体赏析:

       杜甫的《兵车行》没有沿用乐府古题,而是缘事而发,即事名篇,自创新题,运用乐府民歌的形式,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生活。诗歌从蓦然而起的客观描述开始,以重墨铺染的雄浑笔法,如风至潮来,突兀展现出一幅震人心弦的巨幅送别图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好了,今天关于“兵车行原文”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。希望大家能够对“兵车行原文”有更深入的认识,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。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,请随时告诉我。